图为藕农们正在采挖莲藕。 金华 摄
“之前这里是个烂泥潭,一到夏天气味难闻,我们村的人都绕道走,自从建了六方湖以后,生态环境好多了,每天都有不少人来这游玩,还有不少珍稀鸟类在这安家。”正在采藕的风正乡东六方村村民王国强说。
优良的生态不仅吸引了鹭鸶、戴胜、黑翅长脚鹬等1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50余种珍稀鸟类栖息,还引得莲藕客商来此投资。今年初,鸡泽县流转了湖边的400亩涝洼地,建起了莲藕种植基地,基地与周边村庄签订用工合同,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。
“在这上班离家近,一天有150元收入,还不耽误种地。”东六方村村民王荣申说,农闲时他便来莲藕种植基地当起了藕农。
图为藕农们正在采挖莲藕。 金华 摄据鸡泽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志现介绍,六方湖生态修复以来,鸡泽县通过引进“莲藕+鱼虾”绿色循环种养模式,既提高莲藕和鱼虾产量,又减少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,实现了良性循环,藕塘的管理和采收也为附近村民累计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,人均年增收8000元。下一步,鸡泽县将继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途径,让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。(完)
在盐碱地上种粮食是什么体验?这位“新农人”有话说****** 手中有粮、心中不慌。为了保证老百姓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人们对粮食的珍惜和劳作一天都没有停息。如今,我们通过高效治理模式,开始向盐碱地要粮食产量。吉林省西部属于多盐碱地,“新农人”武在洲在盐碱地里种水稻,2022年,他喜获丰收。在盐碱地上种粮食,他经历了哪些困难,又有哪些收获? 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我身后这堆稻谷就能卖到多少钱呢?80多万块。我这个晾晒场今年要是全能卖了,得卖将近600万元。以前村里人不信盐碱地能种出水稻,现在他们也服气了,纷纷跟着我一起干。听说大安市现在已经推广这种新技术70多万亩了,盐碱地真是变成了新粮仓。 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我以前是干建筑的,挣了点钱,可农村出来的人总感觉离开土地不踏实。2015年决定回村种水田,没想到亲戚朋友全都反对。那时候三十来岁,年轻有冲劲,又看到已经有人开始种了,所以觉得自己也行。没想到头一年上秋,亩产就三四十斤,赔了个底朝天,想来想去不甘心,还是那句话,我不服,但这回我不再蛮干了,种盐碱地光有力气不行,还得有科技。 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就是这块地给了我启发,给了我种植盐碱地的方法。这块地不是我的,是中科院专家的,上秋产量比我那高,平时长得也很茂盛,我就上他们这来学习了。 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实验站高级工程师刘淼:他来到了我们大安碱地生态实验站,我们就给他推荐了现在的“大安模式”。 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专家说你之前靠传统的水洗盐的办法改造盐碱地效果肯定不行,得是良田、良种、良法,“三良一体化”高效治理模式才行。有了新技术当年亩产就超过了800斤,以前没服过谁,这下我是真服气了,第二年我又承包了3000亩盐碱地。 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这几年跟着中科院的专家,我不光学会了改地、种地,更懂得了其中的意义。我改种的盐碱地是国家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之外的土地,我多改一亩盐碱地就意味着国家多了一亩耕地。省里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目标,最大的潜力就在我们西部盐碱地。 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,又给我们吃了定心丸。要向盐碱地要粮食,要让黑土地多打粮食。我们的路子看来走对了,心里就更踏实了。新一年,我和我的小伙伴,还有帮扶我们的科技团队,把这条路要走得更稳,更远。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!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